
▲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效果图。修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其管理信息系统是源自于TGPMS——一个伴随三峡工程建设应运而生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资料图片
□ 本报特约记者 孙钰芳 王璐
从空中俯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宽阔的航站楼屋顶宛若凤凰展翅。走进机场,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满大厅,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指示牌和航班信息屏的指引下,从容地穿梭于现代化的设施间。
作为世界上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工程建设工期紧、项目多、投资大、范围广。工程建设难度世界少有,上千家施工单位,施工高峰期间5万余人同时作业,全过程保持了“安全生产零事故”,全面实现工程目标。
如此浩大的工程,是靠什么在保障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和质量安全?是谁在记录工程建设花的每一分钱、签的每一份合同?三峡人给出骄傲的回答—修建这座“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机场,其管理信息系统是源自于TGPMS—一个伴随三峡工程建设应运而生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工程行业中有个“不可能三角”理论:进度、质量、成本—这三者犹如在跷跷板上的小球,难以同时达到最高点。在现实中,我们往往需要在三者之间做出权衡和取舍。TGPMS在三峡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探索了中国大型工程建设的现代化管理之路,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破解了工程建设的“不可能三角”。也由此,TGPMS获得了一个别致的称号—“看不见的三峡工程”。
开发TGPMS系统,一道改革开放的缩影
2000年9月中旬,参加第六十八届国际大坝会议的代表来到三峡工地。站在气势磅礴的大坝现场,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一个在西方发达国家都难以建设的工程,为何在中国进行得如此顺利?
一个具体却直观的答案,呈现在代表们的面前—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这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三峡集团前身,以下简称三峡总公司)开发出的具有三峡工程自身特色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Three Gorges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简称TGPMS)。作为工程“大管家”,它最明显的特点是—只认流程和数据。
彼时,国内的工程通常采用“工程指挥部”模式施工,管理相对粗放。然而,我国刚刚起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正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立能够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市场经济体制。
立足我国刚刚起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水土”,无论是工程规模、技术难度还是工程管理,建设三峡工程对中国乃至在世界工程建设界都极具挑战性。巨大的信息处理工作量,决定了三峡的“创新”需要从认识论到方法论“一通到底”。
为此,一个可对施工质量、进度、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打通了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物流等工程各相关单位和管理环节的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多方的努力下应运而生。
为尽快完成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团队采取“引进、消化、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作思路,积极寻找工程管理类信息系统原型,通过对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最先进工程管理类软件进行了考察,综合各方面因素,最后选中加拿大莫内科(Monenco)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开发原型引进。该系统主要用于加拿大油井和公路建设,并不完全适合当时我国大型工程管理现状,需要结合三峡工程的实际进行大量的重新设计与开发。
1995年,三峡总公司与莫内科公司签订合同,组织了国内外上千人开发团队进行TGPMS的全面开发。
“设计开发过程远比想象困难得多,我们不仅要解决IT技术方面的问题,还要深入研究当时西方工程管理方面的先进理论、方法和流程,以便结合三峡工程实际进行优化、然后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固化,并结合我国的工程行业规范、法律法规,深入思考如何使我们的系统与工程实际需要契合。”三峡集团副总工程师金和平回忆说,“我们通过将先进工程管理理论方法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工程信息管理系统TGPMS,在个人电脑还未普及的当时通过信息系统全面管理工程建设,可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
经过反复修改、测试、试运行,1999年4月9日,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并应用实施。
“大管家”有何特点?
技能多样—编码结构管理、岗位管理、资金与成本控制、计划与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工程设计管理、物资与设备管理、工程财务与会计管理、坝区管理、文档管理等13个子系统;
身兼多职—可解决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多目标控制的综合协调难题,可满足多组织协同和海量信息沟通;
成果突出—突破了传统大型工程信息管理系统难以综合高效协同与智能化集成的难题。当时,面向已习惯用纸质文件签字的各方单位推广使用TGPMS,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通过现场宣讲、手把手培训、培训‘培训师’等多种方式,推动大家尝试使用系统,让大家感受到TGPMS带来的信息准确性、及时性和便利性。现在回过头来看,工程建设没有信息系统管理,简直不可想象。”当年参与TGPMS开发时刘晓青还是个年轻人,30年过去他已两鬓斑白,谈起TGPMS仍是满腔自豪。
TGPMS优势尽显,一次管理理念的转身
TGPMS的核心能力,是“一破一立”。
破的是数据孤岛。过去,工程建设相关的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互相不能及时看到彼此的工程信息,数据不能共享、信息无法互通,不同单位有不同的台账,同一个合同不同单位有不同编号,一旦某个数据出现偏差,就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查账、对账。而TGPMS系统以数据为核心,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共用该系统共享数据和信息,数据不用重复录入,设计文件、进度报告、成本估算等均能得到集中管理与实时更新,工程管理流程化,不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管理成本也大大降低。
立的则是集成理念。TGPMS系统中每个数据都可溯源、追踪,从投资到产品、从物资报价单到设备,人员的每一次访问和修改、每一分钱的出处和流向都可查到。比如,水泥、钢筋的“零库存”模式可大大降低资金占用率,但仅靠人力很难做到,而TGPMS可做到供应商、建设单位到施工单位之间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一体化管理。每种物资都有采购单编号、接受定单的供应商的名称和地址、所需物品的数量和描述、发货日期、运输要求、价格、支付条款等,发货、运货、到货时间一切都可在系统中跟踪到,并与工程进度和需要时间做匹配。(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