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记者 徐强 孙钰芳 袁向南
在乡村的广袤天地间,有这样一种特殊的“高速”路,它们如同毛细血管般,密布在乡村角落,将乡村与外面的世界紧密相连,构建起农村产业发展、村民奔向美好生活的“快车道”,这就是“四好农村路”。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首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10周年。十年来,三峡集团在三峡库区、金沙江库区,定点帮扶、对口支援和重点项目所在地等地区,助力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这一根本问题,为乡村振兴铺就腾飞之路。
便民平安路
“以前,这条路根本无法通行车辆。若有人生病了,即使再着急也只能靠人力背运病人。盼了这么多年,现在水泥路终于修到了家门口,出行太方便了!”提起门前的硬化路,湖北省五峰县汉马池村的村民们连连称赞。
从汉马池村千山火红电站到方家坡村民小组的一段村内道路地处山洪易发区域,每逢汛期暴雨来袭,铺好的砂石路面就会被冲毁,导致道路无法正常通行,严重影响道路两侧居住的上百名村民的生产和生活。
2022年7月,家住方家坡的阮阿姨突发心脏病,救护车却因这条道路难行而被困在半道。最后,村民们合力用担架把阮阿姨抬出了这条路,阮阿姨才有幸得救。
“虽然每年村里都会对这条路进行维修,但未经过硬化的松散砂石路,始终难以抵挡暴雨侵袭,‘缝缝补补’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汉马池村党总支书记黄万平说。这条路,已经成为了周边村民出行的一块“心病”。
三峡集团驻汉马池村工作队驻村后,积极开展入户走访,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很快,这条路的硬化工作就被列入工作队的“为民办实事”清单。2023年8月,在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汉马池村申请帮扶资金,对这条路进行了硬化、加宽,并把原来陡峭的路段改为平缓的盘山路
“现在出门方便了,我们这些老年人有病需要就医时,救护车也能直接开上来了。安心多了!”年近古稀的村民李书奎老人说道。
保基础、惠民生,“四好农村路”修的是路,暖的是人心。有了安全便捷的出行条件,帮扶地区的群众才有了兴业富家的底气信心。
产业发展路
“路宽了,发展产业更有信心了。”湖北省宜昌市太平溪镇龙潭坪村村民谭师傅看着家门前的路说道。
谭师傅家门前的这条路叫龙黄路,是三峡集团帮扶改建的一条农村路,因连接太平溪镇龙潭坪村和黄家冲村而得名。原来的龙黄路是一条仅有4.5米宽的单车道,部分路线因弯急坡陡,交通安全隐患很大。改扩建后龙黄路路面拓宽至6.5米,并重新设计了路线,通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谭师傅一家在路边开了个小卖部,还养着几十头猪,种了几亩茶。路修好后,谭师傅进城进货、购买猪饲料更方便了,越来越多的镇外茶商来到家门口收购鲜茶叶。
据了解,14公里长的龙黄路道路两侧大约居住着7000多村民,种植的茶叶面积约15000亩。龙黄路的改扩使得当地农产品流通更加快捷高效,鲜嫩的茶叶沿着新修的农村路走出深山,进入市场交易。
新修建的龙黄路带动了当地茶叶鲜叶价格每公斤上涨1—1.5元,茶农经济收入增加超百万元,每户平均增加收入600元以上。与此同时,人流量的增加也提升了龙黄路沿线龙潭坪村、长岭村及黄家冲村的人气和知名度,带动了村级旅游业快速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不会过时。“四好农村路”联通了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信息、市场,畅通了每个乡镇肌体细胞的循环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活力动力。
致富康庄路
阿鲁召嘎查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北部,境内有七锅山国家地质公园、召庙国家4A景区等自然、历史文化景区,具有发展旅游的先天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因为路不好走,以前的阿鲁召嘎查很‘封闭’,人们要么放牧,要么种地,挨着旅游景区却吃不上旅游饭。”阿鲁召嘎查党支部书记斯钦比力格说。
2021年,三峡集团实施巴林左旗通村公路项目,完善了七锅山国家地质公园、甘丹浩特特色小镇和洞山旅游景区的道路。随着道路的畅通,前往景区参观游览的游客越来越多,阿鲁召嘎查开始谋划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此带动嘎查集体收入的增长和农牧民的稳定就业。
每年的5月至10月是巴林左旗的旅游旺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游客前往景区感受草原辽阔的自然美景与丰富的文化体验,也为阿鲁召嘎查牧民带来了生意。
“借助旅游景点的人气,今年我们嘎查举办了‘那达慕’大会,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与。我们牧民制作的奶制品、肉制品可以就地销售,收入大大增加。”阿鲁召嘎查牧民那木拉说。
因为紧靠景区,阿鲁召嘎查还规划建设了景区停车场。“景区停车场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可获得集体收入约6万元。还可以吸收当地牧民就业,平均每人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工资。”斯钦比力格说。
百姓走得出,游客迎进门,“四好农村路”打通了乡村经济脉络的关键“动脉”,加强了农村与外界的连接,为百姓增收广开门路,成为百姓致富的康庄路。
生态宜居路
湖北省阳新县上余村是一个人口大村,通村主干道车流量大、出行人员多。原来的道路破败不堪、坑坑洼洼,道路狭窄弯曲,经常发生拥堵,不利于村民出行。
2024年伊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三峡集团新增阳新县定点帮扶任务,助力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
三峡集团驻上余村第一书记周义介绍说:“今年3月份来上余村以后,我和村‘两委’广泛征求村民意愿,并根据村民反映突出的问题,将首个重点工作确定为推动上余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道路改造工作则是重中之重。”
经过各方努力,上余村今年已累计拓宽维修村内主干道4.7公里,并全面实现了“白改黑”。新铺设的柏油路平整畅通,路面的标志和标线清晰可见,与周围的绿树和凉亭相映成趣,共同描绘出一幅优美宜人的乡村风光,提升了乡亲们的幸福感、满意度。
上余村村民余显祥说:“路好走了,家门口灰尘也减少了。晚饭后我们都喜欢沿着村道散步聊天,感受着村庄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无比幸福。”
“四好农村路”畅达交通,更与自然相融,它蜿蜒于山水田园间,为乡村大地勾勒出生态宜居的清晰轮廓。
幸福生活路
云南省元谋县瓦渣箐移民大道,是乌东德水电站瓦渣箐安置点6个组团通往元谋县城的主要交通道路。
为确保移民顺利搬进新家,三峡集团联合当地政府共同修建了该道路。考虑到元谋县城的整体规划和移民长远发展,道路路宽最终定为16米。
道路通车后,彻底改善了瓦渣箐安置点移民及当地群众进出不便的局面。这条全长4公里的道路成为了当地群众走向新生活的幸福之路。
家住瓦渣箐移民安置点的移民杨晓亮笑着说:“如今,我们一家都是‘上班族’。我和妻子在附近的建筑工地和种植基地打工,大儿子夫妻俩在县城开了一个摩托车修理店,小儿子夫妻俩也在县城打工。每个月的收入相比以前增加不少。”
据了解,道路通车后,元谋县开通了从县城到瓦渣箐移民安置点的公交路线,极大地方便了移民安置点村民们的就医和上学。
“现在从家里出发,孙子孙女们乘公交车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到学校。就医方面,以前在老家的时候,要花半天时间才能到县城,现在我们距离县医院只有几分钟的车程。”回想起过去老家的交通,再对比如今,杨晓亮充满感慨。
“四好农村路”不仅是交通之路,更是放飞希望梦想的“高速路”。它似灵动丝线,串联起乡村的往昔与今朝,见证着乡村的变迁,承载着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引领着乡村向着更加灿烂的明天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