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正言
近期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抓好安全生产,推动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升级。6月起,我国全面进入汛期,防洪度汛、生产运维、工程建设等工作点多面广,我们要认真落实会议精神,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以日常“基石”筑牢安全“堤坝”。
将“安全”二字融入日常,知易行难。这不仅需要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格局,也依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严于担责任。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其关键在于明确责任主体。以三峡工程为核心的梯级水库群是长江防洪体系的骨干工程和我国重要战略水资源库,防洪度汛、大坝安全、保电应急等多目标多任务相互交织,只有各层级各岗位细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才能打好责任层层压实的“基础”。能源场站生产运维链条长、工序环环衔接,也只有通过清晰合理的组织分工和职责定位,将责任链绑紧到生产链上,织牢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事故才难以“钻漏洞”。
勤于回头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无论是生产、运维还是建设,安全风险往往存在着共性诱因。将安全“基石”筑牢在日常,要坚持重心下移,抓“常”、抓“长”,综合运用日常检查、专项抽查、巡回督查等方式,持续跟踪问效;要夯实基层基础,通过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系统性提高安全治理能力;要强化基层教育,持续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和多形式宣传教育,让生动的案例、专业的知识成为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推动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氛围。
敏于防未灾。从防洪安全、堤坝安全,到库区安全、江河保护治理,公共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将安全“焦点”前移至事前,就全灾种、全领域突发事件提前应对。暴雨带来的不仅是降水,还可能形成大风、冰雹、雷电等极端气候,以及引发洪涝、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要提前对救援、保障物资等进行预备和分配,以预警响应和前置处置筑牢安全“堤坝”。
善于借新力。安全技术不应仅被看做企业生产成本,更是各领域新的竞争力。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的安全生产管理设备,是破解重大安全风险超前预测、动态监测和主动预警技术瓶颈的关键。当前三峡水情遥测系统已具备在10分钟内完成主要控制站以及控制性水库信息收集的能力,成为防洪度汛水库调度最坚实的“千里眼”。这源自三峡集团持续10年的不懈探索和坚持,正是将科技创新助力防灾减灾的工作放在日常,才有了从容应对汛情的“底气”。
江河安澜,国泰民安,这是人民群众的朴实愿望。三峡集团赓续着中华民族千年治水史,本身就是“安全”的符号。这份“三峡版”安全之责,蕴藏着治水兴帮、造福人民的精神传承,只有将其内化于心、化入日常行动,“时时放心不下”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才能督促我们练好“基本功”打好“准备仗”,一砖一瓦筑牢安全“堤坝”。